万科天空之城楼盘评测

2018-09-17 王秋红
万科天空之城楼盘评测
6089

友问:有没有某个项目,去看房以后,会认认真真想一下?


我答:有啊,每次看完房,我都会认真地思考,主要是思考一下“我到底什么时候能凑齐首付呢?”

友:。。。。。。


项目看多了,会麻木在现实问题之中,直到我看到他——万科天空之城,内心有了一丝脱离当下的涟漪,我想,他应该代表着居住的趋势和未来生活。


这个项目位于大虹桥正中心区域,徐盈路地铁上盖项目,未来地铁和项目是融在一体的↓↓↓




所以整体的规划必须要考虑项目和地铁的融合问题,包括地铁产生的噪音和震动影响

这种考虑并不是说简单的在房子盖好之后加个隔音玻璃之类这么简单粗暴,结构减震的系统方式是从墙体到地下到玻璃到植被,维度都有考虑涉及,避免了地铁噪音的影响。


而17号线属于新地铁,和过去的上海三四号线不同,本身的震动比较小,所以整个项目虽然临近地铁,但是噪音干扰真的非常少。


另外,项目内部是有整体抬高的,外加上外围的体系,所以整个项目某种程度上就是悬浮在上空的建筑,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空之城——住在这儿,是不是就有种“人往高处”的强大心理暗示,反正差不多是要飞上天的节奏了。


这个项目属于中高体量级的综合体项目在整个项目内部,规划一个人行天桥,串联项目内的商业、住宅、办公。


一座城市,多一个还是少一个人行天桥,是一件没什么紧要的事情这座天桥有什么好值得一提的呢?


重点还是在于他连接社区内外、精心构建体验环境的交互作用——这座桥延伸到了项目外,对任何人敞开可以很快的连接社区内外、桥上桥下;桥上通过各种绿化和硬质铺装的构建,让行走在桥上能体会到“以物喜”的心情。


以这座天桥为基点,还规划了三条轴线——桥尾接触到的市政公园,被定义为绿轴;跨桥而过的商业轴线,被定义为光轴另外,整个项目的南侧大面积包裹水系,被定义为水轴很显然,三条轴线主打不同特色,各自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又有机的串联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动线串联,又打造了愉悦的行走动线一般人步行距离超过800米就会有疲惫感,运用三条轴线,结合非常精密的人体工程学测算,可以让每一个人,到达项目里的任何地方,基本都会在500米-800米左右这大概就属于,这个浮躁的年代,有一家房企在用心取悦你,就是这么会撩,哈哈!

除此之外,为了让愉悦感加倍放大,大约每200米就会有一个景致塑造,一路上的风景,会让一条路尽可能的有趣化,成为一条有趣的街。哎呀,会想起鸡汤文里说的——不要因为贪恋沿途的风景,而忘记要去的远方!可是行走在有趣的路上时,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行为背后,往往有模式的驱动没错!万科认真地花大力气来构建这一切,并不是简单的造一个商品房小区, 而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非常流行的TOD模式——本质上就是构建一个微缩版本的城市让内部的个体可以更好的有机融合在一起。


构建三条轴线,是为了将商业、办公、住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内部的住户也可以更好的使用这些综合体的资源。互相依靠,互相融合串联内部的资源,也将外部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


第一,地铁17号线徐盈路站是整体内嵌在万科商业内

二者是一同规划打造的,地铁站和商场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出行、去地铁站、经过商场完全是一体化操作


第二,绿色轴线

除了外围四周的市政道路,中间内部还有一个类似于Y字型的市政道路,整体的规划也将整体的市政交通融合在内未来外部车辆可以自由的穿行在项目内部的商业和办公区,而不会对住宅区产生干扰。无疑外部资源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活力,让社区拥有无限可能,又不会破坏居住体验。


第三,为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天桥,愉快地去很多地方;可以有很多种生活模式,宅在微观城市发呆,走出小区感受魔都;可以有更多体验,赶路也可以是看风景。


天空之城追求的,正是都市人探寻的——人和城市合适的距离,太远会像初来上海那年的沪漂,太近难免辜负这日新月异的时代!


万科天空之城的尝试,我想正是站在现在代表未来城市居住趋势的塑造。

免责声明:


1、本信息采集于2018年6月7日,实际信息可能有变动,请以销售现场实际信息为准。文中所涉及装修状况、标准以合同为准。


2、文章中实景图片均来自于百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文章中距离信息均来自于百度地图测距,与实际信息可能略有偏差,仅供参考。


4、因时间、市场、政策等会发生变化,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交易依据使用。文中所涉及装修状况、标准以合同为准。